我所在G2组的第一站便是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在这里,同济大学的学生为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自动化无人车具,在模拟城市环境中各种极有开发潜能的应用,其中包括无人驾驶车辆与摩托车如何识别道路、维持平衡,并自主计算出安全保守的行进路线。同时小组内编程人员为我们讲解并展示了测试和调参过程,在训练自动化载具识别复杂路段时的积极作用,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开发过程。
第二站是机器人对抗赛的讲解与演示。在几乎完全还原本赛季比赛场所的场地内,同济大学学生细致描述了比赛规则与赛前准备中对于机器人的设计过程,并教会了我们对于现有的刚刚打完比赛的两台机器结构产物的操作。所有同学都进行了尝试操作,这一过程激发了部分同学对于相应赛事的好奇与向往之心。
在结束了欢声笑语的尝试与讨论后,我们来到了建筑二层的开放式区域,展开了对于小型类人形机器人的学习与了解。这一项目的学习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如何使用已完成开发的前置简化编程平台,来设计机器人的关节移动,并以此编写机器人的全套动作。我们还模拟了利用穿戴式传感器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随后的第四站,我们前往一层开放空间观看了自动结构使用人工智能识别物体并执行相应任务的操作,同时也了解了使用机器人进行城市反恐的发展前景。
在经历了大半天参观与实操后,我们聆听了叶晨教授对于人工智能在汉字书法领域实际应用的讲座。在此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汉字从铅与火时代踏入光电时代的进程中先辈们做出的努力,讲座内容既包含对于书法字体的分析,又有人工智能算法对于书法笔画连接的识别与再书写,以及人工智能的训练过程。讲座内容清晰明了,让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在讲座的最后,同学与老师们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并获得了叶晨教授的一一说明与解答。